2024年12月6日-8日,以“全球教育本土化与未来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2024中华国际文凭学校协会(CISA)第二届年会”在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旗舰校——青浦世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盛大召开。
12月7日下午,大会分论坛MYP专场在上海青浦区世外学校开启。与会成员们围绕全球教育本土化与未来教育新生态的大会主题,展开分享并交流了MYP阶段的思考与实践。
12月8日上午的分会场专场则主要聚焦于上海青浦区世外学校融合部MYP跨学科单元(IDU)项目的展示,并特邀IB专家、CISA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融合部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姚可阶女士莅临指导。
01
多维探索
从本土化到跨学科融合
12月7日下午1:15,伴随着与会嘉宾陆续步入上海青浦区世外学校,大会分论坛MYP专场正式开启。MYP分论坛邀请到来自不地区和学校的八组演讲嘉宾,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专题演讲。
图 | 大会分论坛MYP专场
广州市加拿达外国语学校副校长、MYP协调员石珍女士发表了《MYP项目在中考语境下的导入与教学领导力实践》的主题演讲,聚焦于“如何通过教学领导力,引领组织变革,并顺利导入MYP项目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石校长分享了学校从专注于中考转型成为一所MYP授权学校过程的变革与提升。
图 | 石珍女士在MYP分论坛分享
图 | CISA官方授予石珍女士荣誉证书
广州市黄埔区中黄外国语实验学校MYP协调员吴瑞雪女士以“IB赋能中考:IB对基础教育评估的创新与学业提升路径探索”为主题,分享了在中国的教育情境中将IB理念与评估标准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实践课题。吴瑞雪老师从“教-学-评”一致的角度分享了诸多学科的教学实例,以本校的课程探索和教学设计为例,提出了将国家课程标准与MYP课程融为一体的具体实施方案。
图 | 吴瑞雪女士在MYP分论坛现场分享
图 | CISA官方授予吴瑞雪女士荣誉证书
合肥新华公学XHA融合部语文组教研组长吴颍女士和IB MYP语言与文学教师宓志晓女士共同带来《基于探究的语文评估任务设计》主题分享,吴颍老师以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小说不小,虚拟中见现实”单元为例,与各位观众分享了融合语文核心素养与MYP的单元设计。宓志晓老师以“庐州古城门”作为说明文单元评估任务的载体,聚焦评估任务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及评估细则,探讨了教师语文学科评估设计的新方法与新思考。
图 | 吴颍女士在MYP分论坛的现场分享
图 | 宓志晓女士在MYP分论坛的现场分享
图 | CISA官方授予吴颍女士与宓志晓女士荣誉证书
广州市中黄港澳子弟学校MYP协调员张晓明女士与MYP语言与文学教师汪思慧女士共同分享了《实地探索的探究式学习》课题内容。两位老师从实地探究学习的设计背景、意义及思路出发,展示了基于广州地区实地探究的手册与实地探究的实施过程。在分享中,老师们强调了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希望打造跨校际优质研学资源共用平台,推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跨区域学校之间实地探究式学习的良性互动。
图 | 张晓明女士与汪思慧女士在MYP分论坛现场分享
图 | CISA官方授予张晓明女士与汪思慧女士荣誉证书
常州外国语附属双语学校执行校长李亚男女士发表了《在地化全球素养的常外双语(CBS)实践》的主题演讲,以CBS为例,从课程与教学、双语教学、学生活动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将IB教育的国际特点与本土教育环境相融合的经验,发展学生的在地化全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使得IB教育既保持独特性又能有机融入本土教育环境。
图 | 李亚男女士在MYP分论坛现场分享
图 | CISA官方授予李亚男女士荣誉证书
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副校长黄艳妮女士、MYP跨学科及项目式学习协调员黄仙妮女士携手带来题为《从知识到素养的融合课程建设》主题分享,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分享了在英语和数学融合课程实施方面的经验,并详细介绍了《增城之窗》杂志制作的跨学科单元案例以及若干社区设计案例。她们表示,从知识到素养的融合课程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图 | 黄艳妮女士和黄仙妮女士在MYP分论坛现场分享
图 | CISA官方授予黄艳妮女士和黄仙妮女士荣誉证书
海亮外国语学校IB学术校长袁万军先生,以历史、艺术、语文、数学等多个学科案例为导向,聚焦MYP探究问题的设计,进行了主题分享。明确阐释了MYP探究问题的定义以及在MYP单元计划中探究问题的设计方法,并对MYP探究问题的设计思路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图 | 袁万军先生在MYP分论坛现场分享
图 | CISA官方授予袁万军先生荣誉证书
昆山康桥学校专业学科领域召集人杨筑珺女士作了《将校本课程与中文和设计学科整合,探索现实世界的挑战》主题展示,她尝试将校本课程与中文和设计学科进行整合,以九年级的《一带一路》跨学科课程为例,从真实生活情境出发,围绕跨学科课程目标、跨学科同步课程的探究阐述、“概念”应用策略、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直观的案例分析,为MYP跨学科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学习经验。
图 | 杨筑珺女士在MYP分论坛现场分享
图 | CISA官方授予杨筑珺女士荣誉证书
02
实践展示
跨学科教学课堂
次日上午,青浦世外融合部MYP的跨学科单元(IDU)项目展亮相本次CISA年会。在底楼大堂展厅中,《丰俭随心,绘梦上海》和《Bottling up Your Feelings》两个IDU项目的同学们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解,为来宾们展示了他们在整个IDU探究学习的进程与成果。学生们高度的投入、精心的筹备和自信的演说,全面地展现出IB学习者的特质,获得了现场来宾们的称赞与好评。
图 | 《丰俭随心,绘梦上海》项目组成员成果展示
图 | 《Bottling up your feelings》项目组成员成果展示
随后,在三楼的小剧场中,上海青浦区世外学校融合部MYP的四位教师:MYP协调员兼初中科学教师唐荣华先生、学生发展与活动中心主任罗倩女士、科学教师兼ATL协调员俞中诚先生和数字设计教师王杨觅女士共同向与会来宾们呈现了《“不一样的乡愁”上海动物园乡土动物微信小程序》项目的跨学科单元设计。首先,罗倩老师从全球背景、宏观概念、探究方法及核心问题等方面介绍了这个项目的全貌。此项目立足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聚焦“系统”核心概念、“形式”、“功能”两个相关概念,旨在让学生探索不同类型的系统(如生态系统、网络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功能和形态,以及这些系统间的互动和依赖关系,思考人类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如何促进生态和社会系统的健康发展的议题。
图 | 罗倩女士在MYP分论坛现场分享
随后,俞中诚老师概述了15周的学习旅程,分为四个阶段:学科基础教学、产品设计、产品制作和反思评估。在此过程中,王杨觅老师补充说明了数字设计学科中的具体活动,包括探究分析、创意发展、解决方案创造及评价策略。两位老师展示了学生在各阶段的研讨环节、过程作业和反思记录,同时分享了所使用到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学生需求的差异化教学安排。
图 | 俞中诚先生在MYP分论坛现场分享
图 | 王杨觅女士在MYP分论坛现场分享
紧接着,唐荣华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IDU课堂展示。课堂围绕着一个驱动问题展开:作为青浦世外融合部初中的学生,我们如何设计并制作一款微信小程序,来帮助游客们更深入地游览上海动物园的乡土动物区,并呼吁大家关注与保护某些乡土动物,倡导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四组学生分别上台展示了他们的研究目标、过程和成果。在唐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对整个IDU项目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这次实践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对动物园功能的认识,增强了对城市中乡土动物保护的意识,同时提升了他们在网络上查找可靠资料的能力。
图 | 《不一样的乡愁》GROUP1项目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与汇报
图 | 《不一样的乡愁》GROUP2项目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与汇报
图 | 《不一样的乡愁》GROUP3项目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与汇报
图 | 《不一样的乡愁》GROUP4项目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与汇报
最后,唐荣华老师作为青浦世外融合部MYP协调员,发表了《从UOI到IDU,IB课程小初衔接及本土化探索》的主题演讲,分享了IDU课程的设计思路、实施路径和创新点,深入探讨了MYP阶段实施IDU课程时面临的挑战和反思,并提出了对未来MYP-IDU项目的展望。
图 | 唐荣华先生在MYP分论坛现场分享
03
专家视角
发展全球素养
MYP分会场特邀IB专家、CISA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融合部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姚可阶女士莅临现场,对整场展示进行专业点评,并与现场来宾展开互动。姚女士肯定了学生们在整个项目中展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并针对跨学科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例如保持完整的学习日志记录,以及将国家课程背景融入IDU项目之中等。
图 | 姚可阶女士现场分享
图 | 姚可阶女士在MYP跨学科课堂展示现场点评
最后,青浦世外学校融合部校长徐颖倩女士对姚可阶女士表达诚挚的感谢,并代表CISA官方授予姚可阶女士荣誉证书。
图 | 徐颖倩女士与姚可阶女士在MYP分论坛现场合影
聚焦全球教育本土化与未来教育新生态,
CISA将一如既往地赋能
大中华区的IBMYP教育工作者,
结合IB理念与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评估标准,
发展学生的全球素养,
帮助学生探究现实世界,
探索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携手打造未来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