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CISA 2023 年会

融合与创新:中国IB学校的本土化教育之路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Journey of the Loc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ese IB Schools

中华IB国际文凭学校协会(CISA)首任会长:崔建社

202312 2日


 
国际文凭(IB)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以其国际化的理念和通用文凭凸显了其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跨学科教学、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及多元评价方面的独特地位。2022年,中国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综合素养、优化结构,尤其突出实践教育。《新课标》与IB教育理念契合,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跨学科教学、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多元评价。
 
尽管中国的IB教育已有30多年历史,但在将IB教育的国际特点与本土环境融合的问题上,中国的IB学校仍面临挑战。如何在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取得平衡,使IB教育既保持独特性又能有机融入本土教育环境,是当前中国IB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众多IB学校和教育从业者正在进行探索和实践。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丰富教育传统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学校面临的共同议题是如何将IB教育的国际特点与本土教育环境相融合,以实现教育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中国的IB学校既需要保持国际特色,又需要将这些特色有机地融入到中国的教育环境中,以更好地满足本土学生的需求。
最新修订的2020年版《项目标准和实施细则》明确强调将IB教育理念与中国基于《新课标》的基础教育改革相融合,使其既保持核心精髓又能适应本土教育。这是中国的IB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机遇。强调将IB教育理念与学校实际情况相融合,以保持其独特性,同时与中国基于《新课标》的基础教育改革相整合,对中国的IB学校而言,既是一项独特而重要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中华IB国际文凭学校协会(CISA)一直积极致力于探索中国IB学校在“融合与创新:中国IB学校的本土化教育之路”方面的实践、创新、贡献和价值。通过分享中国IB学校在这一融合与创新的教育之路上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旨在为广大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推动中国IB学校在融合国际教育理念和本土化教学实践方面的不断努力。CISA通过提供的平台,使中国的IB学校能够共同研讨如何在 “融合与创新” 的大环境下更好地实现本土化,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入的学习经验。
在中国的IB学校发展中,成功将国际课程框架进行本土化调整是生存发展的关键。通过在课程设计中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中国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将中国历史、文化、语言等元素巧妙地融入IB课程中,加入中国特色的教学内容以及本地案例研究,涉及到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资源的利用、学校文化的建设等多个方面,致力于创造一个既符合国际标准又贴近中国实际的学习环境。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保留了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IB学校通过对国际课程框架进行本土化调整,将中国历史、文化、语言等元素巧妙地融入IB课程中,展现了在融合国际教育理念和本土化教学实践方面的努力和成就。通过这种有机的融合,中国的IB学校成功平衡了国际教育特色与本土学生需求,培养了更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认同的新一代人才。
《融合指南》文件中,各个学段与国家课程标准的整合已经得到了体现,为中国IB学校成功地将IB课程在中国有效落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同时也为新课标的实施提供了支持。中国的IB学校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中,通过融合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为综合、有趣、适应未来的教育体验。
在此,我谨代表CISA来分享中国IB学校在“融合与创新:中国IB学校的本土化教育之路”中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和经验,致力于探索、实践、创新、贡献和传递价值。通过这些分享,愿为广大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一、探索与实践

 

1.1 中黄教育集团 以IB超学科主题为框架,将国家课程作为核心,通过六大概念主题进行创新整合和实施。探究课包括 “个体与群体” 、“连续性:时间和方位”、“思想与表达”、“组织与系统”、“全球意识”以及“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这一设计不仅涵盖了人类共通的特质,更深度探讨了人类对世界的根本认知,确保教学内容既有本土特色,又具备全球视野,同时符合3至15岁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我们量身定制了相应年级的探究主题,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这样的设计顺应学科发展规律,满足个体学习需求。

1.2 维多利亚教育集团 在本土化课程目标制定中,层层细化,构成一套在横向上全面,在纵向上有序的科学完整的主题课程目标体系。本土化课程目标的制定过程,1、包括课程目标层次:从使命、课程理念、课程总目标、课程具体目标、主题目标、教学活动目标,从大到小,从概括到具体;2、内化课程理念的培养目标,制定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分四个维度12个具体课程目标,考虑了幼儿年龄特点,再进一步分解出了各课程具体目标下的年龄阶段目标。3、明确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形成科学的主题课程和目标体系,将课程总目标落实到课程实施层面,对目标进行了细化工作。

 

1.3上海尚德实验学校小学数学课程 “小数运算” 以实际情境和故事引导学生,培养综合数学能力。通过小故事《价格里的阴谋》,学生认识到定价对盈利的影响,激发了盈利计算兴趣。学习小数乘除法,重点培养了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财经素养课程和《胡桃钳人偶的舞会》,学生提升了数学建模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了不同营销策略对收益的影响。参与校园企业家活动,解决桌面整理问题,获得过万元收益,展现了学生在数学运算、建模、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为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4 中黄外国语小学 通过超学科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帮助我们了解宇宙,规划未来” 的探究中提出了深度问题,如气候变暖是否导致地球灭亡、火星是否成为人类居住地,展现了批判性思维和求知欲。运用泡泡图、鱼骨图等工具比较无土栽培与太空育种,熟练彰显了对宇宙知识的深刻理解。通过阅读《宇宙的奥秘》丛书,学生积极获取宇宙知识,显示了信息获取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这个超学科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习更有深度,同时培养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5 杭州维翰学校 超学科探究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促进超学科理解的形成与发展,确保项目学习的高质量。学校以 “喜迎亚运 爱达杭州” 项目为例,成功将超学科探究与项目学习相融合。在 “世界如何运作”超学科探究学习中,通过理解形状关系,来解释、理解并欣赏周围的二维和三维世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设计和团队合作等能力。项目设计注重表现性任务与子任务,推动超学科理解的形成和发展,确保项目学习的高质量。总结性评估目标是利用图形运动知识进行亚运会周边设计制作,同时传承亚运文化精神,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1.6 中黄外国语实验学校 MYP设计项目着眼于深入当地社区,承担社会责任,为社区贡献力量。项目创新之处在于学生自主探索生活,培养本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流程包括开展全球调研,确定主题,回溯学科知识,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并最终进行反思。三人小组选择振兴乡村旅游,小组成员以网络影响力为支持,运用摄影和分享兴趣,通过小红书推广广州古村,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他们灵活运用ATL技能,结合实地考察和社交媒体,最终在学校展览中获得了赞赏。这一项目展现了学校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教育理念。

1.7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 MYP科学课程融合国家课程与IB教育,培养全方位科学思维,激发科学实践创新。该综合性学科设计的科学课程涵盖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全面理解科学知识。独特的美视融合课程使学生同时获得国际教育理念和符合中国教育标准的知识。强调实践与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科学原理,鼓励研究和设计工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这一全新科学教育体验帮助学生在科学领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促使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1.8河南建业小学 将中原文化与PYP超学科课程融合,强调地域文化特色,深度互动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本地文化,契合IB探究的多样主题。超学科主题探究培养学生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实用、深度。实地考察和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原文化,学习更具体、生动。明确课程目标,实施6R原则,强调培养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注重实践应用,贴近实际需求。学生参与度高,提供个性化选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这种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深入的学习体验,培养了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二、创新与突破

 

2.1 中黄教育集团 萃取IB探究循环,独创 “快普乐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明确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核心地位,从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从提出问题、探究、发现、梳理、展示、感悟、行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快普乐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疑、寻、示、悟、行”五个字和步骤,完成“设疑、探疑、解疑、思疑、释疑”,完成探究循环。

2.2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的MYP化学课程以国家课程标准和DP课程为基础,以MYP课程为框架,形成了化学课程目标。涵盖了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与理解、ATL、探究和设计、处理与评价以及反思科学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构建了丰富的学科体系。在单元主题 “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 中,采用了情景化、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实施路径,取得了卓越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也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3 上海尚德实验学校 小学数学课程 “小数运算” 通过实际情境和故事引导学生,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培养综合数学能力。学生通过小故事《价格里的阴谋》认识到定价策略对盈利的影响,引发了对盈利计算的兴趣。随后,学生学习了小数乘除法,重点培养了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财经素养课程和《胡桃钳人偶的舞会》,学生提升了数学建模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了不同营销策略对收益的影响。学生以自主组队参加了校园企业家活动,解决了桌面物品整理的问题,获得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同时也收获了过万元的收益。整个过程展现了学生在数学运算、建模、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4中黄教育集团 通过多元教学模式,创建了螺旋上升特点的思维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涵盖学前到高中各学段,旨在培养学生应对未来多样化挑战的思维能力。一贯制课程体系考虑了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采用整合性、连续性和顺序性三原则。采用融入式教学、思维技能独立教学、超跨学科教学和素养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整合性确保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有机连接,形成紧密相连的教学链条。连续性和顺序性安排了各阶段的教学内容,确保学习过程连贯和递进。教学目标注重全面发展,包括能动性、元认知、探究、概念理解、表现性评估等多个维度。强调教师的关键作用,有效的方法和评价方式保证教育质量和成效。

2.5 中黄外国语实验学校 小学语文学科以 “See-Think-Connect” 思维工具为核心,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和分析作者意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术成就,也支持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前通过批注、摘录、思维导图等方式深入研究教材,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深度思考和解读文本,分享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 “Connect” 阶段,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最后,学生整合、应用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通过运用思维工具、学习方法和研究技能,结合课外阅读,提高了综合运用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6维多利亚教育集团 独创性整合IB超学科主题,将浙江省教材与IB理念融合,形成本土化课程主题。结合IBPYP六大超学科与《完整儿童》,建立三大融合主题:儿童自我发展、儿童自然、儿童与社会。为不同班级特点细化探究主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教学贴近学生需求,提供具体、有针对性学习内容。整合、修订、融合、细分,为学生打造丰富、针对性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7中黄外国语实验学校 六年级语文学科通过鼓励学生共同创作了一部6.5万字小说《梧桐树下的宝藏》,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和小说单元阅读的积累,搭建知识结构;协作合作完成人物角色设定和创编,锻炼了求同存异的合作思维;参与阅读活动、创作会议和导师会议,培养了关联补充的思维;经过文稿校对和导师指导,学生们反复研磨作品,培养了质疑、创新的思维;作品的印刷出版,并在学习社区展示与分享,培养了文化自信的价值观思维。整个创作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包括文字和插图的创作。通过实际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同时也鼓励了他们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才华,训练了在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8上海青浦区世界外国语幼儿园 将项目化学习与PYP项目有机整合,以实际问题为核心,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能力。六大原则包括要素统整、实际问题解决、思维迭代认知流程、持续实践行动、联动协作成果呈现、多维度评估导向发展。基于六大超学科主题,侧重核心概念理解,整合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以逆向设计和成果评估。例如,在 “环境气候” 主题下,学生通过社区调查、统计、财务管理、手工制作、宣传推广、义卖活动等方法展示成果,贯穿核心知识、问题驱动、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和多维度评价六个关键阶段,实现了项目化学习和超学科探究主题的有机结合。

三、贡献与价值

 

3.1 中黄教育集团 借鉴IB,不仅注重其课程体系,更关注其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他们学习IB的管理模式、制度和资源最优化利用,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这种深度理解和内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为新课标实施提供了理解和创新的能力,形成了独特而富有活力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深入学习、吸收、理解和内化IB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将其融入中国的教育实践中,从而使得IB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受益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中黄以“中黄融课、中黄英佩克” 、“中黄快普乐课堂教学”以及“中黄凯思”的教育评价,展现了其独特的中西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他们以创新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不断探索教育的前沿,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学习体验,助力他们在未来取得成功。

3.2 IB DP TOK 中文小组 积极修订课程,关注实际问题和未来发展愿景。强调在中文语境下汲取中国文化背景,推动多元文化视角,为教师提供中文教学支持。2025年专注于解决《TOK》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特定领域支持需求。同时思考2035年TOK课程可能产生的变化,计划中文环境中开发教师支持材料,分享处理敏感话题的教学策略。强调国际文凭TOK课程应注重多样性和地方文化,通过广阔的地理视角、本土文化重视、多元文化了解和全球趋势考量,激发学生对当地文化的探索。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专家支持至关重要。

3.3上海尚德实验学校 通过层次划分和实践方法,巧妙结合创新模式与个性化学习,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学校的融合模式包括全面、部分和少量融合三个层次,涵盖了共享核心思想、概念、方法,学科评估成为学习证据等多个方面。这种多层次的融合模式使得学校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融合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学校也强调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提供真实情境,使课程融合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而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3.5 IB DP TOK 在中文认识论教材中的创新点体现在与中国文化的密切联系和对中国元素的整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强调中国身份认同,课程鼓励学生深入探索中国文化和智慧,以及通过跨文化比较批判性反思中国思维方式、伦理传统和审美情怀,实现对知识和人的深度理解。这种本土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体验。

3.6 中黄教育集团 通过制定督导评估政策推动学校实施全人教育课程,包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创新,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黄全人教育督导评估标准和细则》监评机制依据《中黄全人教育督导评估政策》,旨在通过督导与评估政策,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自我发展能力,最终达到帮助学校改进与发展,实现中黄中西融合的全人教育课程的高效落地。具体目标包括:1. 贯彻中黄中西融合的全人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 调整与规范各学校的办学行为,提升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3.推动教育创新,营造良好的学习社区环境,共同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

3.7广东碧桂园学校 智慧融合IBPYP和国家课程,精心设计融合艺术课程,更灵活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通过对比两者,发现在概念理解和核心素养方面各有侧重,但共同以舞蹈、戏剧、音乐、视觉艺术为主。国家课程新增数字影视学科,使艺术课程更富时代性和趣味性。学校巧妙融合这些特点,提升了教学效果。有针对性的融合方式最大程度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引入数字影视学科使艺术课程更具时代性、前瞻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3.8 中黄教育集团 评估模式超越传统 “五维”评价,激发教学方法创新,为新课标实施提供了可行的样本。传统评价偏重知识、技能、态度、学法和学科活动,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和素养提升。相较之下,融合课程的多元评估更关注实际应用、国际视野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考察、记录、测评和报告学习,全面了解学生表现和能力。这一灵活的评估模式更贴近实际情境,深刻了解学生潜力。因此,它为新课标实施提供了新的评价方式,为教育者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和样本,突显了反馈教学过程和反思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推动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不断创新。

通过以上深入分析各学校的案例,我们看到中国IB学校在本土化教育方面进行了丰富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和创新。学校通过超/跨学科探究、实际情境导向等多方面的创新实践,成功将国际文凭(IB)教育与中国本土化需求有机融合,呈现出具有多元化、多维度的创新性教育模式,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借鉴。这体现在学生核心地位的强调、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多层次融合模式的灵活运用、项目学习的整合,以及颠覆传统的融合评估模式等等。这些有益的实践不仅仅丰富了教育内涵,提升了教学质量,还为中国IB学校在本土化教育之路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通过全人教育和中西融合,这一本土化教育模式为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行、可实施、可复制的实践路径,为学生带来了更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体验。同时,它在中国IB学校的创新教育领域、高质量教育发展以及育人模式的变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我们也认识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中国IB学校在IB融合创新的道路上仍有待进一步努力和探索。我们将持续努力,推动中国IB学校在新课标下更为坚实地迈向IB融合创新之路。

 

 

Details pag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Journey of the Loc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ese IB Schools